白鹤洞家综-早晨一刻,“恩典”烘焙小组结束
在过去6个星期三早上9点,在白鹤洞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准会有5、6名残疾人士在做布丁,焗吐司。事实上,这是一个为残障康复人士开展的烘焙兴趣小组,这小组围绕“恩典生活”为题材,以兴趣学习烘焙为辅,提供残疾人社交训练和生活技能提升。
六节小组结束了,参与过该小组的残友或许可以告诉大家,所谓“恩典”就是礼物,这礼物必须是自上以下,也意味着是非一般的礼物。小组每一节都围绕一个“恩典”课题和一款烘焙食品开展,第一节学习什么是“恩典”,社工借助图片和实物举例向组员讲解;第二节社工借助工具卡辅助大家去了解和“恩典”,同时让组员开始尝试分享自己的恩典小事件;第三、四节是观看两个视频,看看主角如何过一个残缺而又丰盛的恩典生活;第五节是通过讲塞翁失马的故事,挖掘故事中塞翁的得失恩典;最后一节小组是结束回顾。
六节下来,社工带着残友一共学习了六款烘焙食品,主角是三款热腾腾的吐司与三款甜蜜蜜的布丁。组员不但需要动手抄食谱,还要组队一起动手做,他们中间有智力障碍、有精神障碍、有肢体障碍,而且能力各异,一位精神障碍的组员表示自己不会写字,一位肢体障碍的组员表示自己倒不了牛奶...场面很混乱,似乎没有办法融合起来。最后,社工安抚他们,给他们指引,他们最后通过合作,互相搭配,都能一一完成各款烘焙作品。
人无完人的不只是残疾人,每个人都有“残缺”,只要我们懂得寻求伙伴补上自己的不足,或者像小组里一位有肢体障碍的残友鼓起勇气“倒出牛奶”,说不定也能做出属于一份甜蜜蜜的布丁。还有“恩典”,恩典是每个人都有,而且存在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,小组中一位智力障碍的组员会形象地告诉大家,他过去一周两个恩典分别是“食得饱”和“训得好”。